声明

本文是学习GB-T 15805.4-2018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诊断规程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
1 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鲫病毒病临床症状、组织病理学特征、病毒分离、中和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

验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方法。

本标准适用于斑点叉尾鲷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调查、诊断、检疫和监测。
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
GB/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

GB/T 18088 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

SC/T 7016.8 鱼类细胞系 第8部分:斑点叉尾蛔卵巢细胞系(CCO)

SC/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

3 缩略语

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。

bp:碱基对(base pair)

CCO: 斑点叉尾蛔卵巢细胞(channel catfish ovary cell line)

CCV: 斑点叉尾鲫病毒(channel catfish virus)

CCVD: 斑点叉尾卿病毒病(channel catfish virus disease)

CPE: 细胞病变效应(cytopathic effect)

dATP: 脱氧腺苷三磷酸(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)

dCTP: 脱氧胞苷三磷酸(deoxycytidine triphosphate)

dGTP: 脱氧鸟苷三磷酸三钠(deoxyaguanosine triphosphate)

DNA: 脱氧核糖核酸(deoxyribonucleic acid)

dNTP: 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(deoxy-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)

dTTP: 脱氧胸苷三磷酸(deoxythymidine triphosphate)

EB:溴化乙啶(ethidium bromide)

EDTA: 乙二胺四乙酸(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)

ELISA: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)

FBS:胎牛血清(fetal bovine serum)

IgG:免疫球蛋白G(immunoglobulin G)

OD: 光密度(optical delnsity)

OPD: 邻苯二胺(o-phenylenediamine)

PBST: 磷酸盐吐温缓冲液(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-tween-20)

PCR: 聚合酶链式反应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)

GB/T 15805.4—2018

Taq: 水生栖热菌(thermus aquaticus)

TBE: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硼酸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(tris-Borate-EDTA)

TCIDso: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(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)

TMB:3,3',5,5'- 四甲基联苯胺(3,3',5,5'-Tetramethylbenzidine)

Tris:三(羟甲基)氨基甲烷[tris(hydroxymethyl)aminomethane]

4 试剂和材料

4.1 Taq 酶:5 U/μL。 -20℃ 保存,不要反复冻融或温度剧烈变化。

4.2 dNTP: 含 dCTP、dGTP、dATP、dTTP各2.5 mmol/L,-20℃ 保存。

4.3 无水乙醇:分析纯,使用前预冷到-20℃。

4.4 琼脂糖:电泳级。

4.5 青霉素:100 mg/mL。

4.6 链霉素:50 mg/mL。

4.7 过氧化氢:3%。

4.8 Tris饱和酚:pH 8.0。

4.9 氯仿:又称三氯甲烷,分析纯。

4.10 异戊醇:分析纯。

4.11 矿物油:PCR 级。

4.12 溴酚蓝:分析纯。

4.13 水:应符合GB/T 6682 中一级水的规格。

4.14 CCV 参考株(阳性对照):由农业部相关部门指定机构提供。

4.15 羊抗CCV 的 IgG 和抗血清:由农业部相关部门指定机构提供。

4.16 鼠抗 CCV 的单克隆抗体:由农业部相关部门指定机构提供。

4.17 斑点叉尾鲫卵巢细胞,应符合SC/T7016.8 的规定,培养液见附录A 中
A.1,细胞消化液见A.2。

4.18 内控 DNA, 是一段长186 bp 的人工合成DNA 片段,其两端的序列和CCV
的引物序列互补。由 检测实验室自己合成,或购买商品化试剂,序列参见附录 B
中 B.1。

4.19 封闭液:1%明胶。

4.20 包埋稀释液:pH 9.6,见 A.3。

4.21 PBST:PBS (磷酸盐缓冲液,见 A.4),加入0.05% Tween-20, 见 A.5。

4.22 TMB: 显色液,配方见 A.6。

4.23 底物缓冲液:pH5.0 柠檬酸-磷酸缓冲液,见A.7,用于配制显色底物(见
A.8)。

4.24 终止液:2 mol/L 的硫酸,见A.9。

4.25 蛋白酶 K 缓冲液:0.5 mg/mL, 见 A.10。

4.26 TBE 电泳缓冲液:pH 8.0,见 A.11。

4.27 引物:浓度为50 pmol/μL。 引物序列:

F:5'-TCA TCC GAA TCC GAC AAC TGA-3';

R:5'-CCA AGA TCG CGG AGA AAC-3'。

扩增CCV 蛋白激酶基因序列中136 bp 片段。

5 器材和设备

5.1 倒置显微镜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5.2 生化培养箱

5.3 普通冰箱和超低温冰箱。

5.4 离心机和离心管。

5.5 超净工作台。

5.6 PCR 仪。

5.7 电泳仪。

5.8 凝胶成像仪。

5.9 酶标仪。

6 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特征

参见附录 C。

7 采样

7.1 采样对象

斑点叉尾鲷。

7.2 采样水温与数量

采样时水温应在20℃以上。采样数量应符合 SC/T7103 的要求。

7.3 样品采集

按GB/T18088 的规定执行。对有临床症状的鱼,体长≤4 cm
的鱼苗,取整条鱼,若是带卵黄囊的 鱼应去掉卵黄囊;体长4 cm~6cm
的鱼苗取内脏(包括肾);体长大于6 cm 的鱼则取肝、肾和脾。对无

症状的鱼取肝、肾和脾;成熟雌鱼还需取卵巢液;鱼卵则取卵膜。

8 病毒分离

8.1 样品处理

CCV
的分离,无临床症状的成鱼,5尾~15尾为一个样品,有临床症状的成鱼每1尾为1个样品。
先用组织研磨器将样品匀浆成糊状,按1:10的最终稀释度重悬于含有1000 IU/mL
青霉素和 1000μg/mL 链霉素的培养液中。25℃下孵育2 h~4h,
或4℃下孵育过夜,以释放病毒。8000g 离

心20 min, 收集上清液。

8.2 病毒分离

8.2.1
用细胞培养液对1:10的组织匀浆上清液再作2次10倍稀释,然后将1:10,1:100 和
1:1000三个稀释度的上清液分别接种到生长约24 h 的 CCO
单层细胞上(96孔板中),每稀释度至少 2孔,每孔接种100μL。25℃~30℃ 吸 附 1 h
后,不弃去接种液,直接加入100μL 细胞培养液,置于
25℃~30℃培养。试验中要有2孔阳性对照(接种 CCV
参考株),和阴性对照(未接种病毒的细胞)。

8.2.2
阳性对照和待测样品都接种细胞后,用无菌封板膜封盖96孔板。10天内每天用40倍到100倍
倒置显微镜检查。

8.2.3 如果待检样品没有 CPE 出现,则还要盲传一次,然后进行鉴定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8.2.4
盲传时,将接种了组织匀浆上清稀释液的细胞单层培养物冻融一次,8000g
4℃离心20 min,
收集上清液。将上清液接种到新鲜细胞单层,继续置于25℃~30℃培养7天。每天用40倍~100倍

倒置显微镜检查。

8.3 结果判定

在阴性对照细胞始终正常,阳性对照细胞出现了CPE
的情况下,当接种了被检上清稀释液的细胞 出现CPE
时,为病毒分离阳性,需要立即取病毒悬液用下述任意一种方法进行 CCV
鉴定。如果样品经 过接种细胞和盲传后均没有CPE
出现,则结果判断为阴性。如果阳性对照也未出现CPE, 则实验失败。

应换用新的CCO 细胞和一批新的组织样品重新进行病毒分离。

9 中和试验

9.1 收集出现CPE 的待检样品病毒液,反复冻融2次后,2000g4℃ 离心15 min
去除细胞碎片。

9.2 将含病毒的上清液系列稀释到10-。

9.3 每稀释度的病毒液与等体积的抗 CCV
抗血清混合,同时另取这些病毒稀释液与等体积的细胞培
养液混合(中和抗血清使用前于56℃灭活30
min,效价按50%蚀斑减少单位计算不少于1:2000)。

9.4
同时,取参考毒株作为阳性对照,取其他病毒株作为阴性对照,按照9.3的方法制备混合液。

9.5 各混合物在25℃下孵育1h。

9.6 将上述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生长约24 h 的 CCO
单层细胞上(培养于96孔板中),每稀释度接2孔, 每孔50μL, 于25℃下吸附0.5 h~1
h。

9.7 吸附后每孔加入含有10%胎牛血清的 pH7.3~7.6 的细胞培养液50μL,
于25℃~30℃下培养。

9.8 检查 CPE 发生情况。

9.9 按照 Reed-Muench 法,计算并比较非中和对照组和中和试验组的 TCID
值。若病毒悬液被抗 CCV 特异性抗血清处理后,CPE
被抑制或被显著推迟,而未被处理的细胞培养液中 CPE 明显,导致二
者病毒滴度相差2个以上,则待测的病毒样品为CCV 中和试验阳性。

10 ELISA 检测

10.1 用 pH9.6 的包埋稀释液(见A.3) 适量稀释纯化的羊抗CCVIgG, 包被 ELISA
板,每孔100μL。 4 ℃孵育过夜。

10.2 用 PBST ( 见A.5) 洗 3 次 。

10.3 用1%明胶(溶于PBST 中)封闭,每孔200μL。37℃ 反 应 1 h,用 PBST 洗 3 次

10.4 加入待检的样品、CCV 参考毒株(阳性对照)、未接种CCV 的 CCO
悬液(阴性对照)和 PBS (空白 对照),每组设2个平行对照孔,每孔100μL,37℃ 反
应 1 h。 用 PBST 洗 3 次 。

10.5 加鼠抗 CCV 单克隆抗体到小孔中,每孔100μL,37℃ 反 应 1 h。 用 PBST 洗
3 次 。

10.6 加入0 . 1%的 H₂O₂ (用蒸馏水稀释),每孔150μL,37℃ 反应15 min
以便去除非特异性过氧化

物酶。用PBST 洗 2 次 。

10.7 加入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抗鼠 IgG (酶标二抗),每孔100μL,37℃ 反 应 1
h。 用 PBST 洗

3 次 。

10.8 加入底物(底物缓冲液配制的TMB 和过氧化氢,见A.8)。
当阳性对照出现明显蓝色,阴性对照 无色时加入终止液(见 A.9), 在450 nm
波长下读取结果。如果用其他底物(如底物缓冲液配制的 OPD

和过氧化氢)则需改用相应光波长(如490 nm) 测量。

10.9 结果判定。以空白对照的光密度值(即 OD
值)为零,测量各孔的光吸收值。先计算阳性对照和

GB/T 15805.4—2018

阴性对照的 OD 值之比(即P/N 值)。如果P/N≥2.1,
表明对照成立。再计算待测样品孔和阴性对照

孔的P/N 值之比。当 P/N≥2.1 时,判为 CCV ELISA 阳性。

11 PCR 检测

11.1 DNA 提取

11.1.1 取490 μL 待检样品,加入10 μL 蛋白酶 K 缓冲液(见A.10),56℃ 孵
育 1 h。

11.1.2 加入500μLTris 饱和酚和500 μL 氯仿:异戊醇(24:1),振荡混匀。13000 g
离心10 min。

11.1.3 吸取上层水相,加入新的1.5 mL
的离心管中。注意不要吸到中间层和下层,以免混入蛋白质。

11.1.4 水相中加入不少于1.5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,混匀后一20℃放置过夜。

11.1.5 13000 g 离心10 min。

11.1.6 弃上清,沉淀在室温下晾至半干,50μL 水溶解, -20℃保存备用。

11.1.7 也可以用采用其他 DNA 抽提方法,或相应的试剂盒来抽提病毒 DNA。

11.2 PCR 扩增 DNA

11.2.1 应在单独的工作区进行 PCR 加样工作。每次PCR
检测都应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。

11.2.2 反应体系:10×buffer 10μL、25 mmol/L的 MgSO₄ 10μL、dNTPs(2.5
mmol/L each)4μL、每 条引物(50 pmol/μL)各0.8μL、Taq
酶(5U/μL)0.6μL,内控DNA0.6μL, 模板6μL,加水到总体积为 100μL。 如果PCR
没有热盖,每管还需加入50 μL 矿物油,否则可以不加。短时间低速离心让试剂集
中在底部。再将反应管置于PCR 扩增仪。

11.2.3 反应条件:先93℃4 min, 再93℃30 s,60℃30s,72℃30 s,30
次循环,然后72℃10 min,

最后4℃保温。

11.3 琼脂糖电泳

用 TBE 电泳缓冲液(见 A.11) 配制3%的琼脂糖(含0.5 μg/mL EB见 A.12)
平板。将10 μL 样品 和2 μL 样品缓冲液(见 A.13)
混匀后加入样品孔。在电泳时设立 DNA 标准分子量作对照。100 mA

恒流电泳,溴酚蓝到达凝胶底部停止电泳。在紫外灯下或者凝胶成像仪中观察核酸带并判断结果。

11.4 设立对照

在11.1样品处理过程中,设立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:

——取含有已知CCV 参考株的细胞悬液作为阳性对照;

— 取未接毒的细胞悬液作为阴性对照;

——取等体积的水代替模板作为空白对照。

11.5 结果判定

11.5.1 内 控DNA 会扩增出186 bp 的 DNA 片段,CCV 病毒 DNA 会扩增出136
bp 的 DNA 片段。

11.5.2 PCR 后,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会出现186 bp 的 DNA
片段,阳性对照会出现186 bp 和136 bp

2 条 DNA 片段。如果对照中CCV 浓度较高,186 bp 的 DNA
片段有可能很弱或消失,此时应该稀释 CCV DNA 浓度后重新试验。

11.5.3 待测样品 PCR 扩增后,能在相应186 bp 和136 bp DNA
位置上有2条带,可判为 PCR 阳性。 仅出现186 bp 的条带,无136 bp
条带或带的大小不是136 bp 判为 PCR 阴性。如果待测样品产生的 DNA
带大小异常或无法准确判断大小,需要将片段进行基因测序,并与已知标准基因序列比较
(参见 B.2)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12 综合判定

12.1 疑似病例的判定

鱼体有临床症状,或组织病理学特征,或接种后的细胞产生CPE,
判定为疑似病例。

12.2 确诊病例的判定

符合12.1疑似病例的判定,且中和试验、ELISA、PCR
任何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时,为确诊病例。

若无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特征,当接种后的细胞产生了CPE,
且中和试验、ELISA、PCR 任何一项

检测结果为阳性时,则判定为CCV 携带者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A

(规范性附录)

试剂及其配制

A.1 细胞培养液

使用M199(earle's salts)或 DMEM
培养基,按说明书的要求,用一级水配制,然后加入10%经 56 ℃30
min灭活的胎牛血清,用NaHCO₃ 粉末将培养液调pH
为7.2~7.4。过滤除菌,分装后-20℃保
存。在开放系统使用时,需要加入过滤除菌的 HEPES, 使其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为0.02 mol/L。

A.2 细胞消化液(EDTA 0.02%、胰酶0.06%的 PBS 缓冲液)

NaCl

KCl

KH₂PO

Na₂HPO₄ · 12H₂O

EDTA

8 g

0.2 g

0.1 g

2.3 g

0.2 g

胰酶 0.6 g

加入 NaHCO₃ (大约0.4 g~0.6 g),调 pH=7.4~8.0(pH\<7.4 时 EDTA
难溶)。充分搅拌直到无

不溶物为止。过滤除菌,分装后-20℃保存。

A.3 包埋稀释液(pH 9.6)

Na₂CO₃

NaHCO₃

1.59 g

2.93 g

1000 mL

A.4 0.01 mol/L PBS(pH7.2~7.4)

Na₂HPO₄

NaH₂PO₄

NaCl

充分搅拌溶解后,4℃保存。

1.19 g

0.22 g

8.50 g

1000 mL

A.5 洗涤液 PBST(0.01 mol/L pH=7.4
磷酸盐缓冲液,含0.05%的Tween-20)

NaCl

Na₂HPO₄ · 12H₂O

KH₂PO

KCl

1000

8.0 g

2.9 g

0.2 g

0.2 g

mL

GB/T 15805.4—2018

Tween 20 0.5 mL

充分搅拌溶解后,4℃保存(可以配制10倍浓缩液存储)。

A.6 TMB 储存液

TMB(TMB 硫酸盐) 250 mg

DMF(N,N-Dimethylformamide 5 mL/瓶)25 mL

4 ℃避光保存。

A.7 底物缓冲液(pH 5.0 柠檬酸-磷酸缓冲液)

柠檬酸(C₆H₈O₇ ·H₂O) 1.02 g

Na₂HPO₄ · 12 H₂O 3.68 g

蒸馏水 100 mL

A.8 底物(临用时新鲜配制)

底物缓冲液 10 mL

TMB 储存液 0.1 mL

30%H₂O₂ 4μL~5μL

A.9 终止液

2 mol/L的硫酸

A.10 蛋白酶 K 缓冲液

用水配制,各成分为:50 mmol/L KCl,15 mmol/L Tris-HCl(pH 8.3)和0.5%
Nonidet P-40。 使用 前加入0.5 mg/mL 蛋白酶 K。

A.11 5×TBE 电泳缓冲液(5倍浓缩液)

Tris

硼酸

EDTA

用5 moL/L 的 HCl 调到 pH8.0。

A.12 EB (核酸染色剂)

54 g

27.5 g

2.922 g

1000 mL

用水配制成10 mg/mL 的浓缩液。用时每10 mL 电泳液或琼脂中加1μL。

A.13 样品缓冲液

每100 mL 水溶液中含:溴酚蓝0.25 g,蔗糖40 g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B

(资料性附录)

扩增产物的参考序列

B.1 内控 DNA 的参考序列(186 bp)

其中带下划线的基因片断为扩增引物

I TCATCCGAAT CCGACAACTG AGCCGTCTGT CGTATCCAGC TGCAAACTTC
CAGACAACGT

61 GCAACATCAG CTATATCGCG ACGTATCGTG ATATGGTTTT ACATAAACGA TGCACGTTTG

121 GCATGGTTGT CGTCTCTAGG TATCTTGAAC CCACTAGGTA TAGTGTGGGT
TTCTCCGCGA
181 TCTTGG

B.2 CCV 扩增产物的参考序列(136 bp)

其中带下划线的基因片断为扩增引物

1 TCATCCGAAT CCGACAACTG ACGCGTCGGT AGCCCGACCG ATCCGTATGT
TACGGGTGCG

61 GGGGTCGACA CCGTGCTCGC CGCGATGAGG CTGACCGCGG ACACGGGGGG TCCCCCTCGT

121 TTCTCCGCGA TCTTGC

参考序列来源:OIE
《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》(2006版)第2.1.6章:斑点叉尾鲷病毒病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C

(资料性附录)

斑点叉尾細病毒病(CCVD)

C.1 疾病描述

斑点叉尾卿病毒病发现于美国地区,由斑点叉尾細病毒感染斑点叉尾蛔等温水鱼而引起的病毒性
疾病,死亡率可达100%。该病曾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OIE)
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(2006)列为必须申

报的疫病,我国农业部公布的“一、二、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”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。

C.2 宿主

近几年报道的自然暴发该病仅仅限于斑点叉尾鲷(Ictalurus
punctatus)的鱼苗和鱼种。也有研究

结果证明,CCV 还能感染南方大口鲇和加州鲈,并能造成感染鱼的迅速死亡。

C.3 流行水温

该病在夏季水温25℃以上时会发病,流行适温为28℃~30℃,会出现斑点叉尾鲫鱼苗大量死亡。
在28℃时14天内死亡率达94%,19℃时仅14%。人工感染鱼苗,水温25℃~35℃,在一星期内出现

症状;水温低,则症状出现较慢。

C.4 临床症状

病鱼表现为摄食活动减弱,痉挛式旋转游动,头上尾下悬挂于养殖池边缘,最后沉入水底衰竭而亡。
病鱼皮肤及鳍条基部出血,腹部膨大,腹水增多,呈现淡黄色;鳃丝苍白或出血,眼球突出。内脏病变包
括:肾苍白肿大,肌肉、肝、肾、脾出血,肝、肾、脾肿大,胃内充满黏液样分泌物,腹膜水肿,腹腔内充满黄

色渗出物。

C.5 组织病理学

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:肾脏、肝脏肿大,脾脏充血,胃肠道水肿;造血组织和胃肠道内出现巨噬
细胞聚集区;有些肠壁的粘膜、粘膜下层发生坏死、脱落;有些鱼的肠粘膜下层及绒毛严重出血,甚至血

漏入肠腔;骨骼肌出血,胰脏坏死,神经细胞核出现空泡,周围神经纤维肿大。

C.6 病原

病原为斑点叉尾鲰病毒(CCV)。 病毒为20面体双链 DNA
病毒,有囊膜。病毒粒子直径175 nm~ 200 nm。
病毒只一种血清型,但采用单克隆抗体发现不同株间有不同抗原决定簇,并存在毒力的差异

和基因序列的差异。 CCV 仅能在BB、CCO、KIK
细胞株上复制生长,最适温度为25℃~30℃。

GB/T 15805.4—2018

CCV 对乙醚、氯仿、酸、热敏感,在甘油中失去侵染力;
-20℃冷冻后解冻3次,每次将失去%~%
侵染力,因此必须用新鲜组织分离病毒;病毒在含有10%血清,pH
为7.6~8.0培养液中, -75 ℃以下
保存时间最长。25℃时病毒在池水中能生存2天,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生活11天;4℃时病毒在池水

中能存活近1个月,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近2个月;病毒在池底淤泥中迅速失活。

斑点叉尾蛔成鱼带有的 CCV
是传染源,感染途径尚不清楚。水平传播主要来自罹病的濒死鱼

(moribund diseased fish)排出的病毒。

延伸阅读
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15805.4-2018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诊断规程. 进一步学习

联系我们

2022密码测评会20230115.pdf